弟兄姊妹平安!今天要分享有關「說話」的信息。就想到常常在美國的電影看到,如果青少年跟父母講話的時候說了髒話,父母就會說:「Language!」這個英文單字是「語言」的意思,但在美語的環境下Language是用來提醒小孩子:「不要講髒話!」訂了這個題目只是因為聯想了有關好好說話這個課題。開始前我們先一起禱告。
0.前言
一開始先來考考大家的觀察力,有沒有發現,今天講台有什麼不一樣?對了,就是本來這裡都是擺一盆花,今天是擺蔬菜水果一些農產品。猶太人的傳統,住棚節和傳道書是分不開的,住棚節又叫「收藏節」。在農業社會裡,秋季最後收割農產品的時候,會收到倉庫裡存起來準備過冬。猶太人過住棚節是非常非常快樂的,因為他們有豐富的作物和食物,而且他們感謝以色列的上帝賜給他們秋雨之福!
他們在臨時搭的棚子裡,而且掛滿了農產品喔!他們住在裡面七天,在其中的安息日,他們會讀傳道書。所以我才突發奇想在這裡裝飾一些我們台灣四、五月的農產品,身歷其境嘛!
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好奇?在那種快樂、歡慶的住棚節,怎麼會讀傳道書呢?傳道書不是在講「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種那麼負面的書嗎?裡面還寫到,在日光之下很多無奈,「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四1)。甚至感嘆,有多少豐功偉業、多少精彩故事又怎麼樣,最後不過和世人一樣—死亡;然後漸漸的沒人記得你,好像你根本沒活過一樣。
哎呀,住棚節和傳道書怎麼會被放在一起呢?
台語有句話說:「人沒照天理,天沒照甲子。」意思是說,人如果不照天理而行,總有一天會遭到反撲。就算今天多麼成功,多麼的歡樂,都要知道這是神所賜的,人不要過分的驕傲。在住棚節期讀傳道書,提醒猶太人:「當紀念造我們的主。」(傳十二1)—食果子要拜樹頭!
這讓我想到曾經看過一幅美國的四格漫畫,一個男人的飯前禱告是:「桌上的牛排是我賺錢買來的;要在我那個公司生存下來很不容易,幸好我撐過去了。所以主啊,我感謝我自己。」
希望我們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能記得向神感恩~
嗯,那從這裡切入,我們可以抓出幾個讀傳道書的重點(P)—第一,工作是神賜給你的禮物,適當的享受工作的成果是很有福氣的。埋著頭拼命工作賺錢是愚昧的,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有什麼變化。那不如好好活在當下,知足常樂,享受神賜給你的那份。
第二,人妄想用自己的聰明,或者說集體的聰明去操控未來是虛空的,這只會帶來絕望和憂慮。像是向神許很多的願,或是偷懶,或是以為背後說人閒話不會被聽到等等。
還有,傳道書被歸類在詩歌智慧書,而裡面探討的不只是智慧和愚昧,更探討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中間的界線。一個愚昧的人是分不清楚和神之間的差距,他們目中無神。周學信老師,我記得他當時在課堂上介紹無神論者的心態,他另外提到有一種基督徒把神看得很小,把人看得很大。他推薦一本小書說一定要去看,叫做《親愛的,別把上帝縮小了》。
這裡我岔題了。可是我是要說,傳道先生—今天我會把傳道書的作者通稱為傳道先生—很在乎神的超越性,他說人啊可以盡情享受、盡情歡樂,但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十一9)。傳道者說,他雖然講很多道理,寫下很多智慧箴言,但結論就是一句話(P):「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十二13-14)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帶著這樣的理解,進入今天的五章1-7節。
1.聖經的困境:日光之下虛空的事又多一件—話太多
如果弟兄姊妹跟著教會的讀經進度讀傳道書,一章一章讀下來,可能會感到有點突兀。因為第一到第四章傳道先生講了很多日光之下這個捕風、那個虛空,第五章突然間插入一小段有關在聖殿敬拜、禱告的事情,講完了,8節後又開始講這個捕風、那個虛空……
吳獻章老師—又講到吳老師了,約伯記講到他,傳道書也講到他—老師在他的書裡提到,他覺得這是因為古時候猶太人,應該說那時候的人們,宗教和政治、經濟啊,是日常生活分不開的啦!就我們看怎麼一下講這個、一下講那個,可是這就是他們的日常。
傳道先生說:「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他們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惡。」(v1)畢竟這是智慧書,傳道先生要告訴大家選擇智慧,而不要選擇愚昧。在日常生活中,愚昧人是什麼樣的人呢?是拼命工作而不知足的人;反過來說,懶惰不認真做事的也是愚昧人。是聽不進別人勸告的人,是不願意幫助窮人的人,是喜歡談八卦的人,是在別人背後說壞話的人。
那麼愚昧人進到聖殿是什麼樣的光景呢?猶太人既然有守逾越節、住棚節等等節期要上聖殿敬拜神的傳統,那愚昧人也不例外。傳道先生說,不「謹慎腳步」的就是愚昧人。
「謹慎腳步」是什麼意思呢?聖經中對於「做選擇」還是「這個行為對或不對」,常常用「走什麼路」、「腳踏上什麼路」來比喻。我們其實也是啦!像是我們會說「啊!從此踏上了一條康莊大道」。詩篇119中有一句詩句說:「我禁止我腳走一切的邪路,為要遵守你的話。」(v101),那麼「謹慎腳步」可以說就是(P)「留意你的行為」。
不是說有按時來參加聚會、到聖殿敬拜就是走對了路喔,而是他平常有沒有照著神的話生活。那神的話說了什麼呢?那你要聽嘛!這就是「近前聽」的意思。「聽」這個字通常代表著你聽進去,而且執行出來。「近前聽」代表一種認真的態度,例如說我們很認真在聽某個人講話的時候,除了眼睛會看著對方,上半身也會不自覺稍微往前傾。
在聖殿敬拜的時候,禱告需要用嘴巴講話,唱歌要用嘴巴唱,向神祈求也要用嘴巴。所以嘴巴好忙,可是傳道先生說,嘴巴反而是次要的,耳朵才是最重要的。
但這不是說我只要嘴巴閉著不講話就好,關鍵是在於人的心。2節說:「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關鍵是在於人是不是專心要聽神的話,要不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我要說現在我們在教會中的聚會和敬拜的方式,都跟古時候猶太人很不一樣,如果我們照字面上意思就套用現在的聚會,可能就以為主日前面的唱詩敬拜不重要,聽講道最重要。所以算好聚會時間再晚15分鐘來就可以了,講道之後的消息報告也不重要我就先走。並不是這樣。我們還是需要讀出聖經背後的神學意義,再應用到現在。
回到經文。傳道先生在3-7節舉了個例子來說明什麼叫做(P)「愚昧人獻祭」(v1),2節是講人在神面前更重要的是遵守神的命令,而不是急著要把敬拜的儀式做完,潔凈了之後就能趕快向神求這個求那個。為什麼呢?傳道先生給的原因是:「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v2)
要注意你和神中間有很大的鴻溝,祂掌管未來,祂造了世間萬物,而且擁有一切的主權。當你來到聖殿,在神的面前—古時候猶太人認為神只在聖殿向人顯現—你(就是人)才是那個聽的角色。你禱告的很美,禱告得很多,而且還用許願的方式來「要求」神照你的方式成就未來,搞得好像神才是那個「聽命」的角色,而你在發號施令。
不對不對,這是愚昧人才會做的事。你怎麼把那麼多的欲望帶進聖殿呢?你的安全感應該是在於,雖然神的命令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可是祂為我的人生負責。日光之下有太多不能預期的事,努力不一定有成效,有了收穫還會遭人嫉妒,敬虔的人不一定會長命百歲,曾經感情多好的朋友現在形同陌路……
你當然可以許很多願,做很多禱告,以為什麼都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會說:「我要打造屬於我的美麗人生!所謂敬拜、禱告、獻祭什麼的宗教事務,不過是我完成美麗人生的方法之一。」傳道先生反問這樣的人,你籌算的越多,只會帶來越多煩惱;你話說的越多,只是顯出你的愚昧(v3)。因為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大事,甚至是死亡,你都不知道,你要怎麼負責?把安全感放在自己的手上,這真的是妥當的嗎?
日光之下又多了一件虛空的事,就是「話太多」、「籌算太多」。傳道先生說,像這種人—「他們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惡」(v1)。吳獻章老師解得很妙,他說(P)「愚昧人不用人教,就自動會做惡事」。一個自我膨脹到大過神的人從外表看不出來,可是每個人都該知道人心裡的那種惡啊,那是人性;不過既然有聖靈賜的新生命,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改變自己。
傳道先生接下來就舉了「許願」這個例子,來作為他講課的教材。
2.聖經的答案:不說反而無罪(態度問題)
嗯,傳道先生舉「許願」當成例子其實對我們現在的處境是差很多的。所謂「許願」,是對神說:「如果祢能夠怎麼樣怎麼樣,我就願意怎麼樣怎麼樣。」就像創世記裡面的雅各,許願如果他能平安回到迦南地,他必以神當作自己的神,而且他會做十一奉獻。我也曾聽過一個見證,是某個姊妹年輕的時候不顧媽媽反對毅然決然去讀神學院,母女的關係降到冰點。後來媽媽病危,她禱告說她願意用她的壽命再換媽媽有2年的時間,因為媽媽還沒有接受自己回應呼召是一種祝福。
不過我們現在……應該不太這樣禱告了吧?
但舊約的時代是常見的,摩西律法當中也有許願的條例。其實vv3-6節這許願的例子,是根據申二十三21-23這個條例:「你向耶和華─你的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必定向你追討,你不償還就有罪。你若不許願,倒無罪。你嘴裡所出的,就是你口中應許甘心所獻的,要照你向耶和華─你神所許的願謹守遵行。」
根據這個律法,傳道先生說,一個對神態度輕忽的愚昧人,像是怎麼樣呢?就是不還願。好像撒母耳記的那位哈拿,求上帝賜給他一個孩子,那她會把這個孩子獻給神。有看過撒母耳記的都知道,哈拿後來果然把兒子撒母耳獻給神作神職人員,一年只能見到撒母耳一次。
許願就必須還願,而且不可以拖延。不要以為神是慈愛的神,神有憐憫,祂就不會在乎你有沒有完成你自己的承諾。說到就要做到!否則這是犯罪!神必定會因為你輕忽的態度,你隨便出口的言語審判你!6節說:「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說是錯許了。為何使神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做的呢?」
法國神學家以祿他看這段經文,他說,大部分的信徒都是以為人受審判的是他的行為,可是這裡卻說,人的言語也會受審判。經文說,你禱告、許願,已經說了會還願,或者說會照著律法規定願望實現就要獻甘心祭,到後來什麼都沒有做,等到祭司來提醒你的時候,就算道歉說自己當時許願牛皮吹太大,其實根本沒能力償還……
可是神會因為你說到不能做到,然後又在那邊道歉、推託的言語生氣的喔!並且會管教你!
「敗壞你手所做的」,前面有說過傳道書中將工作看作是快樂的源頭,當神追討人不還願的罪的時候,神就會拔掉人快樂的源頭,也許就是工作受到影響。
傳道先生說,朋友啊要想一想,你在聖殿需要有智慧,要知道神非常重視你的心態,你的承諾,當你什麼都說好好好的時候,要知道神一定會當真。如果你沒辦法說到做到,那就不要說,免得犯罪。
各位可以想一想,比起一開始就拒絕你說沒辦法辦到,跟一開始答應你後來才道歉沒辦法辦到,哪個你比較可以接受?
但你可能會反對啊,說可是我是真的有需要神的幫助,我有好多麻煩很需要神的介入,只要神推我一把,可能我就度過了一個難關,可能我家就度過一個危機……
傳道先生這時候會怎麼回答呢?他會說,朋友,你其實不知道未來是不是真的像你以為的那樣發展—「多夢和多言,其中多有虛幻,你只要敬畏神」(v7)。這節經文是說,有太多人會給你出意見,而且說不定你自己也求很多「印證」,禱告的很多,可是,你還是不可能操縱明天。
所謂建議所謂印證,「其中多有虛幻」。「虛幻」這個字,就是傳道書常常在用的「虛空」這個字。前面也講過,日光之下的虛空,往往是來自於想要操控未來,矮化上帝。當很多的意見,很多的禱告,很多印證,背後的心態是什麼呢?其實大都是虛空,不如專心跟隨神—將明天交給上帝,好好享受今天上帝賜給我的祝福。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呢神會負責。
3.我們的困境:忽略言語的創造神學
回到我們的處境。乍看之下,經文當中雖然提到很多有關說話、禱告,但因為是在舊約聖殿的背景下,既然我們已經不用到聖殿獻祭、禱告了,這段經文好像對我們沒什麼意義。這段經文的主題是「好好說話」嗎?那要怎麼解釋傳道先生特別要在「聖殿」這個背景來談論「說話」呢?
如果要講「好好說話」這個主題,舊約、新約無論是直接的命令,還是有憑有據的勸告,有非常多的經文,實在是大家都很熟的。而且也不是在聖殿的背景裡面,比這段經文更適合。
如果主題是「禱告」呢?因為我們會將舊約中在聖殿獻祭,轉化為我們在基督裡的禱告。嗯,我想大多數時候是可以這樣想的,像是詩篇中:「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們的確是轉變成默想、禱告。
不過這段經文提到了舊約中許願的條例,用「許願不還,不如不許」來證明在聖殿中聽比說更重要。所以,這就是說「禱告」的時候盡量不要開口嗎?這顯然不是整本聖經對於「禱告」一貫的教導。
老實說,我自己也真的是苦惱了很久,這段經文到底能對我們說什麼?在預備講章的同時,我也在一邊讀這本有關傳道書的著作—《存在的理由—從傳道書看科技社會的虛空與盼望》,神學家以祿針對這段經文的見解給我小小的腦袋打開了一個窗口。
來得巧不如來得好。還記得我和這本書的邂逅是在神學院二年級的暑假,我到老師辦公室打工,因為那時候要打包學校準備從台北搬到八德。在整理胡維華老師的辦公室的時候,就發現老師在書桌上放了這本書,還夾有書籤喔!顯然是正在讀。當時我就心想,既然老師都在讀,我一定要買這本書好好來讀。
結果買書之後過了3年吧,我才拿起來看。不過如果那時候就看然後擺在書架上,我可能也想不起來裡面寫了什麼。
總之我也想分享給大家的是,這段經文的確就是在講「好好說話」,但為什麼要放在聖殿的背景講呢?原因是要讓我們看見,那位創造言語的神。
這是什麼意思?是這樣,神是按著祂的形象造人—造了我們,而我們之所以像神的證據之一,就是我們像神一樣會說話、會表達,會使用語言和文字。怎麼說呢?因為神正是透過言語將自己啟示給人們。
神說:「要有光。」
神對亞伯蘭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
神對摩西說:「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神指著耶穌對這個世界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我們像神,所以我們會講話,能夠使用言語。神造人的時候,也創造了言語這個禮物賜給人。那麼,當我們濫用言語的時候,就是虧缺了神的榮耀—保羅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難怪了,聖經當中有這麼多關於說話的命令和經文。
於是,當猶太人在聖殿敬拜的時候,應該說,當你在禱告的時候,你就是直接在跟那位創造言語的神說話。距離就是那麼近!那麼,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都在喋喋不休地在跟神說什麼呢?
說出來的話,也把我們的心說出來。就在我們禱告的時候,神可以聽見我們的心是不是真的敬畏祂?是不是真的把自己交給他?
我們還要更廣泛的來想這件事,用言語表達是神賜給所有人的禮物,不管是不是信神的人。在所有人當中又有一群人,因為聽見了神的啟示和呼召,願意以信心回應成了基督徒,就是我們,我們不僅是知道神造了世界造了人,也知道是神賜言語給人—
所以身為基督徒,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留意自己平常—我是說「平常」喔,不是只是「禱告」—(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留意自己平常)是怎麼使用阿爸天父送給我們的禮物的呢?我,平常是怎麼說話的呢?
4.我們的答案:當知道讓你可以表達的是誰
不瞞各位說,當我思想這段經文是在告訴我創造言語的是神,我應該在言語上敬畏祂了以後,現在不光是講話,連傳LINE我都要先自問自答一下:欸,我這樣傳有沒有虧缺了神的榮耀?
也不知道這種研究到底準不準確啦……有人統計平均一人一天要講的話、傳的文字,有四、五萬字,你們看看,如果記錄下來,兩天就是一本10萬字的著作了。
而且呢,男性一天平均比女性多撒謊了2倍。就是女性平均一天說3個謊,而男性平均一天是6個謊。然後最常撒的謊,實在是有點好笑,就是:「喔,我今天沒有吃太多。」
根據今天在經文上的爬梳,希望讓大家更了解為什麼聖經這麼重視言語的正確性。
第一,禱告的時候不要急著說話,喋喋不休的一直說自己需要什麼。禱告不只是許願的時間,神更在乎你平時是不是聽祂命令、遵行他話語的人。
喋喋不休的人背後的心態是想藉著大量的禱告操縱神。這是虛空的,你只要敬畏神,將自己的每一個明天交給祂,享受每一個今天神所賜的福份。
再來,因為言語是神所賜的禮物,需要好好學習怎麼用。要說話以前或傳Line以前,要記得神會很重視你的言語有沒有虧缺了祂的榮耀,然後犯罪。
最後提醒大家,「說話」是一個試金石,能測試出一個人是不是敬畏神。期待弟兄姊妹每次要發言,或者寫文字以前,「當紀念造你的主」,這是傳道書十二1節講的。說話、發文、傳Line等等看起來是小事,可是每個小事都要敬畏造你的主。
就像猶太人在豐收、歡樂的住棚節,「刻意」讀傳道書提醒自己要有憂患意識;我們也一樣,要「刻意」練習在每個小事上,敬畏造我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