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約書亞記】第二十四章


 【約書亞記】第二十四章

無論是摩西還是約書亞,這二位領袖臨終以前對百姓的勸勉,好像警告意味很非常濃厚,有種:「你們敢變壞試試看,神一定把你們滅絕!滅絕!」


家長,或是老師(容我再加入「傳道人」),有責任讓犯錯的孩子知道自己錯了,有時候態度必須嚴肅,因為要讓孩子知道,你做錯的這件事為什麼錯,我一定要讓你明白。對家長或老師(或傳道人)來講,板起臉孔教訓人是不輕鬆的,教訓完仍然要對孩子付出愛,那更不輕鬆。人總是有情緒的,教導者必須承擔這些後果。


在約書亞最後的講論中,讀者看見他善盡他做為領袖的職責,他必須告訴以色列人再不除去外邦神像會有什麼後果,耶和華一定會嚴嚴管教。領袖必須如此,否則百姓會以為:「我願意事奉神啊!不過百分之六、七十就好啦,過得去就好啦~」


領袖做好事奉的榜樣絕對是重要的,可是領袖也當擔起教導的責任。該嚴肅就必須嚴肅。


然而我們也需要對神的憤怒和憐憫有平衡的認知,出埃及記三十四章,當百姓拜了金牛犢,引發神的震怒後,摩西再上西奈山為百姓代求。神吩咐摩西重新鑿出二塊石板,並且在摩西面前宣告:「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親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與誠實。」


我們可以相信,對約書亞時代的以色列人來說,神不是喜怒無常的暴君,而是滿有恩慈的天父。


詩三十四8:「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這詩句真是神與選民之間最佳的寫照。

【約書亞記】第二十三章

 【約書亞記】第二十三章

約書亞召集了各級以色列首領,希望大家要開始為「將來沒有他」的時代做準備了。一開始他說,他率領眾人所打下的領土,也已經分給眾支派了,可是其中還是有些迦南人沒有被趕出去(前面的章節已看到各支派留下一些迦南人做苦工)。約書亞說,神必會照祂所應許將那些人趕出去—「所以,」6節:「你們要大大壯膽⋯⋯」


約書亞鼓勵他們勇敢起來做什麼呢?奮勇繼續與迦南人打仗?


不是,約書亞說:「謹守遵行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不可偏離左右。」


約書亞彷彿是預先看見了,當以色列人不趕出那些迦南人,未來就會異族通婚,然後崇拜異教神明。到那時候,神已不再將那些迦南人趕出去了,因為百姓心硬;神更要向以色列人發怒,使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滅亡。


當約書亞說那些迦南人將會是「你們的網羅、機檻、肋上的鞭、眼中的刺」,其實更是在講:「這是你們自己造成的。」(士師記就是這樣的一卷書)


但這不是沒有預防方法,就是「專靠耶和華」(8節)。「專靠」這個詞,要回顧創世記中當夏娃第一次被神帶到亞當面前,創世記作者有一個總結:「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專靠就是「連合」這個字。


也就是說預防將來可能的災禍,全心全意的愛神是唯一的良方。以色列人是怎麼在神面前立約的,就得按著所立的約成為聖潔的國民。


24章約書亞召集以色列眾支派在示劍,又重重地勸勉眾人。既然是相同的內容,為什麼要先召集首領們囑咐一次呢?


有人說,政治就是多數人的命運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這是較悲觀的說法,但也實際點出了,一個國家的方向正確與否,就看相對是少數的國家領袖的方向。也就是領袖的靈命。這就是約書亞要先找首領們過來的原因,除了是授權,更重要的是培靈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約書亞記】第二十二章

圖片來源: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0-10-08/louis-vuitton-volvo-tapping-thai-social-commerce-via-line-chat-app 



讀完本章後,我花了一些時間回憶在我信主的歲月裡,有沒有過類似的情形?當有人或一些人疑似破壞教會的合一(也許因為受了主任牧師的氣,糾眾離開教會),然後有另一群人直接去找他們談,勸告他們不要犯罪?


嗯,沒有,大家僅會私下在LINE上面議論紛紛。


我又假設了一個情景,延續上個問題。如果真的有人去勸告可能破壞合一的人,被勸告者其實是被誤會的話,他能心平氣和的解釋嗎?而且經過解釋以後,雙方就此盡釋前嫌嗎?


嗯,應該不能,嫌隙就此產生。


上述第一個問題,我思考著,為什麼沒有人願意主動去向「疑似破壞合一者」澄清狀況呢?就像約旦河西各支派指定代表,直接到河東說個清楚。即使事後發現西邊各支派是誤會了,但疑惑也澄清了。


上述第二個問題,嫌隙難免會產生,被懷疑者會不舒服,懷疑別人的也會感到尷尬。可是雙方都不能為了彼此相愛的命令,積極主動的和好嗎?就像河西支派的代表聽了解釋,「就都以為美」,而且也「不再提」這件事了(33節)。


無論上述哪種情形發生了,在教會生活的現實層面,私底下的議論很難就此打住。「不再提」—代表心裡不舒服即使還沒過去,但嘴上至少管好不再提—其實也不容易做到啊。

【約書亞記】第二十一章


民數記35章就有記著神吩咐摩西向全以色列人傳達命令,各支派要在分配到的土地、城邑之中,奉獻出一些有郊外可蓄牧的城市給利未人居住。本章則是利未人的眾族長在各支派都分配好屬地之後,來向祭司以利亞撒和約書亞取該得的一份。


利未支派並沒有擁有權,但有使用權,因為耶和華是他們的產業,他們只要專心事奉、信靠神,神必會世世代代供應他們的需要。利未人需要放棄屬世的野心。


另一方面利未人所得到的資源,是從其他支派的「奉獻」來的。神透過他們滿足利未人的需要,是因為神揀選了利未人代替我們事奉祂,當我們奉獻,其實是代表著我也願意全心事奉神,因為神是我的最愛。


藉由自己的金錢的奉獻幫補弟兄,在新約也有這樣的例子。例如羅馬書中,保羅就提到他帶著外邦教會的財物奉獻,要回到耶路撒冷幫補那裡的信徒。


奉獻不是為了有個好名聲,這我們都知道,而是因為同是基督的肢體所以樂意幫助。我們是一家人啦!


【約書亞記】第二十章

圖片來源:https://pastorerickson.com/?p=17684 


逃城,或者稱「庇護城」,是本章的主題。有時候會看到逃城的英文Asylum,在現今這也代表收留難民、政治迫害者的庇護所。


本章對逃城功能的描述,很清楚讓讀者看見是給那些誤殺人的人提供保護的城(神來保護),而且不只是猶太人能尋求庇護,各民族的人只要住在迦南地都可以。另外在民數記三十五9-15、申命記四、十九章都有記載,除了要特別打造各城通往逃城的道路,且大多情況是一天內就能到達最近的逃城。


古近東文化對於「殺人」這樣的犯行,即使不見得都要血債血償(不同情況有不同的條文),但至少殺人者都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摩西律法也是。被害者他關係最近的男性血親,有確保殺人者受到應有制裁的責任,所以神在以色列當中設立逃城,是古近東文化中的特例。


不過我們在舊約其他經文當中,看不到逃城真的有被使用的記錄;故此有些聖經學者致力於在聖經外文獻,尋找逃城的歷史記載。


當然對我們這些跟隨基督者來講,罪債血償已經被改寫成罪債「恩」償—基督之恩。前面提到逃城的條例是凡住在迦南地的人通用,那麼此條例就必須由猶太人「傳遞」給非猶太人,不然非猶太人不會知道。


這樣說來,「罪債恩償」這件事,基督徒這樣的「知情人士」,是不是身負傳遞給「不知情人士」的重要責任呢?


【約書亞記】第十九章

圖片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tw/n84609/恬淡之意境.html 



本章將其他支派分地的部分交代完成,套句現代用語,每個支派有它的「前世今生」。例如說西緬支派被分配到乾旱的南地,其中的城市都不是舊約歷史中的重要大城。


這種狀況,可能就會想到西緬曾經和他哥哥利未,對示劍的暴行,使得父親雅各臨死前這樣說:「西緬和利未是弟兄,他們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他們⋯⋯可詛可咒,我要使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創四十九5-7)


果然西緬支派現在是從猶大支派的地業中分到的,還是因為猶大的地太多了。


本章最後小記了約書亞也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他和家人就住在裡面。這樣短短的敘述似乎給人一種恬淡感,約書亞經過了多少風浪,最後只要有塊屬於自己的地方安身立命就好。他用不著為自己的名聲能存留萬世,而蓋一座大城或立碑,也不追求多少權力。


就是享受自己該有的那份恩典,一生心存感恩。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約書亞記】第十八章

    圖片來源:https://gregsloop.com/2021/02/03/abrahams-faith/ 



為什麼—作為非猶太人的現代基督徒—需要讀以色列分地的紀錄呢?


若我們是當時以色列人之後幾代的子孫,讀這樣的記錄,就知道這是神信實的證據,因為神果然實現祂的應許—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創十三14-15)


但我們有了足夠的資訊,知道這塊理應「永遠」賜給以色列人的流奶與蜜之地,在以色列崇拜異教神明之後,經過連年戰亂最後被放逐到北方的異國—巴比倫。


土地是屬於神的,神有權賜予,也有權收回。祂並沒有出爾反爾,祂設立了法則,劃定了界線,悖逆、越線的以色列要承受自己作惡的後果。


及至約翰在約旦河傳悔改的洗,在猶大地的以色列期盼著一位收復失土、趕逐羅馬的彌賽亞。東方博士仰望的那顆星,指引他們找到出生在馬槽的嬰孩。可是這位所謂「猶太人的王」,卻告訴彼拉多:「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猶太人:我們的先祖亞伯拉罕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那是神預備的一座城。


這座城有真正的安息,有無限的喜樂;信而死去的人有復活的身體,有永恆的生命。


為什麼我們需要讀以色列分地的紀錄呢?因為我們就可以知道一點,神既然曾經實現祂的應許,祂將來必會完全成就祂救恩的計畫,將使聖城—新耶路撒冷從天上降下。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約書亞記】第十七章

圖片來源:http://biblegeography.holylight.org.tw/index/condensedbible_map_detail?m_id=038 


若我們參考當時十二支派分地的地圖,就能看到瑪拿西、以法蓮分到的地那~麼~大~,僅次於人數最多的猶大支派。看14節,這兩個半支派的人對約書亞說他們「族大人多,僅有一鬮一段之地」的意思是「抽一份籤、分一份地」而已,真有像他們講的太少了嗎?


繼續看到15節以後才知道,他們分到的很多是覆蓋森林的山地(所以約書亞鼓勵他們「砍伐樹木」),就算想住在平原地區,但平原地區的迦南人有攻守都強悍的鐵車,他們無能為力。


這應該是12節說的當瑪拿西半支派初到,無法趕出那裡的迦南人的原因:因為鐵車。


約書亞一席話鼓勵了約瑟支派的人—如果你的眼睛只看見平原那當然地方太小,可是只要你們動手伐木整地,會有另一番寬闊的氣象;迦南人的鐵車固然難以攻破,但我保證你們漸漸會強盛起來,絕對能趕出他們。只不過當瑪拿西半支派漸漸強盛了,卻也沒再趕走他們,而是留他們做苦工。


約書亞這位領導者的氣度和適切的應對實在值得學習。不然他只要格局小一點,稍稍表達「上帝分的還有什麼意見?」這樣不耐煩的話,這件事不但不能善了,瑪拿西、以法蓮的子孫們反而更加認定自己的受害者、神很小氣。


怎麼有效的激勵大家的士氣,真的是領袖要好好學習的,不是嗎?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約書亞記】第十六章

出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Ct2Dyz0RtI 


本章和十七章分別記述了約瑟的兩個兒子—瑪拿西、以法蓮此兩個半支派所分到的地界。而這兩個「半支派」因人數眾多,各得一份,等於是約瑟子孫得二份。這麼大的祝福,是雅各臨死前給約瑟子孫的,比其他支派都更豐厚(創四十九22-26)。


本章結尾提到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若往後看到十七章瑪拿西的土地上也留著做苦工的迦南人。十三章那裡神吩咐約書亞可以分地了,就說了還有些未得之地,可是約書亞已經老了不適合再帶兵。


但沒關係,直接分給各支派吧!「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他們去。」(十三6)


那為什麼瑪拿西、以法蓮要留這些迦南人下來呢?這不是明擺著將神的命令打折嗎?


當然我們知道,他們都是想留下這些人做苦工,這樣看來,他們是為了一己之私,就擅自修改神的命令嘍?當時的決定究竟造成多年以後有什麼影響呢?不是很清楚。


只是我也反省,自己多少次面對現實和聖經原則的衝突時,我寧願「得過且過、便宜行事」呢?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約書亞記】第十五章



在分地的紀錄,有三個小故事。第一個就是上一章迦勒求地,有人認為迦勒是目標導向的人,他有清楚的目標,而且很有決心要完成。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二個小故事,可以看見迦勒的女兒押撒也是這樣:知道自已要什麼,而且有決心完成。


迦勒作為父親,希望女兒結婚的對象,也和自己一樣是個勇士—心理素質堅強,又能帶隊打仗,於是他提出了嫁女的條件。


當時的婚嫁習俗,女方有帶嫁妝結婚,一般是女方家長在原來的聘金上再加上不動產。有嫁妝、男方也沒有妻子,那麼女方嫁過去才會是「妻子」(而不是妾)。這筆財產是專屬女方的,如果離婚或發生什麼變故,女方都可自由運用,所以這也可說是女方的保障。


因為是女方的名下吧?當押撒勸俄陀聶跟迦勒要田,俄陀聶沒有什麼動作,反正要到了也不是他的,押撒得要自己處理。


而押撒顯然從小到大就是「想要什麼就會爭取」的個性(跟她老爸一樣),所以她看到父親迦勒,才一下驢什麼話都沒說,迦勒就緊張的問她:「妳要什麼?」


嗯,押撒要的可多了。


難道押撒從頭到尾就只為自己打算嗎?有學者認為這是箴言31:10-31描述的「才德的婦人」其中一個面向—「能力和威儀是她的衣服;她想到日後的景況就喜笑。」她是為了幫助家庭啊。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約書亞記】第十四章



本章開始講述在約旦河西分地給各支派的狀況(上一章是河東)。在分地時,祭司以利亞撒第一次在約書亞記中出現,而且作者紀錄時將他的名字排在約書亞前面。在文學手法上,誰的名字在先在後,會有特別的涵義。


在這裡則是表示,分地是屬靈的事,並不完全是軍事、政治的事。約書亞戰功彪炳(因他帶兵打仗,「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15節;十一23),可是,如同耶利哥城倒塌一樣,都是耶和華賜給以色列勝仗的。約書亞既有這番認知,就讓祭司以利亞撒主導分地,一方面是讓祭司制度在民中有威信,二方面是願將榮耀歸給神。


迦勒在本章給讀者的印象是非常正面和鼓舞人心的;實際上,自他40年前成為10個窺探迦南的探子以來,他就是一直是這樣生氣勃勃的人物。


而雖然本節結束在「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這講述,但是迦勒自願得猶大地—顯然要再一番奪地戰(十五13-19)—這故事來看,以色列人進迦南後,還有好多的難關要過。


然而他們早就學得什麼才是得勝的關鍵了—


「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8、9節)

【約書亞記】第十三章



讀者打開本章,一映入眼簾的居然是「約書亞年紀老邁」,可能會大吃一驚。約書亞一直以「摩西接班人」、「年輕世代的領袖」這印象存活在大家心中,突然間聖經告訴我們:他老了。


好吧,他老了;那看來他接著最重要的,就是指定下一個領導以色列的接班人了吧?


但他卻沒有。為什麼沒有呢?是他戀棧權力,以為自己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可活嗎?是不是因為他沒有找接棒的人,才讓以色列接下來進入了那個混亂的士師時期呢?


其實時代是不同了。摩西、約書亞時候,以色列是整個民族在動作,而且是時常打仗,這時的以色列需要最有效率的領導方式—由一個人傳達神的旨意。


現在,以色列人即將散居在迦南各地,每個地區有不同的特性、面對的挑戰.既然每個支派都不一樣—有的已可安居、有的還要打仗奪地,步調既然不同,「中央集權」型的領導就不可行了。
約書亞這時候不立單一接班人,應代表是權力下放到各支派,讓他們產生最適合的領袖。尤其我們看到之前的每一場戰爭,都清楚的表示以色列贏得勝仗,是—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他們爭戰。


那麼,如今以色列要進入全新的安定時期,更需要的是每個支派都有一些屬靈的好榜樣—有帶領該支派事奉神、敬畏神的成熟領袖。


如果大家仍定睛在那一位「中央領導人」,當這位領導人跌倒了、離開了,國家也就崩潰了。所以,或許約書亞不找接班人,才是讓這個民族繼續成長的正確決定吧?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約書亞記】第十二章

https://www.vaticannews.va/en/church/news/2020-10/gospel-truth-twenty-eighth-sunday-ordinary-time-11-october.html 



#木柵活石教會每日靈修

本章在約書亞記中,記在連番大戰之後,且是十二支派開始分地之前。我們可能想像這是一份戰報,在獻祭的時候由某首領宣布,而親身經歷的眾人心中感念,神果然實現祂的承諾。這應該是人心澎湃激昂的場合吧?


文中紀錄兩代首領—摩西和約書亞各自的戰功,無論規模大小,我們也知道只要忠心完成神的託付,在神國裡也是不分大小的吧?


有時想想,那大使命的棒子一代代人承接下來—


有的終生埋在中國西部山區為無名傳道者,有的則是大都市巨型教會的主日牧師;有的本著基督的憐憫在西非內陸開展了學童識字教育,有的投身神學教育裝備許多福音工人……


然而有天我們將在神國的宴席同桌吃飯,為彼此夾菜、快樂地談笑,沒有誰比較特別比較重要。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約書亞記】第十一章

 【約書亞記】第十一章

本章描述的戰役比之前的任何一個都還要大太多了。夏瑣城—根據資料顯示—是迦南最大的城,比耶利哥城大33倍,比基甸大8倍。夏瑣王又聯合了好幾股勢力,組成了龐大的聯軍攻打以色列,其戰役之激烈可想而知。


不過對這場仗的描述,遠不如上一場「基甸保衛戰」來得精彩和詳細。


好像宣教士戴德生說過的:「神的工作通常有三個步驟:從不可能,到困難重重,最後—成了。」


—天路歷程有時候像攀越一座座更高的山,難度雖然更大,可是先前鍛煉出的屬靈肌肉,已經習慣種種挑戰了。


所以有些老牧者會這樣鼓勵年輕的基督徒:「我為你們禱告,求神讓你們跟隨基督的路上有荊棘,有孤獨的黑洞。」

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約書亞記】第十章


華神的胡維華老師這樣評論本章:「這是約書亞事奉生涯中,最難的一次決定。」


這場仗本與以色列無關,而是因為基遍是座大城,他們投降以色列,無疑是給以色列增加更強的勢力。基於危機意識,耶路撒冷王聯合另外四王要攻打基遍。


因有附庸條款在手,基遍人要求以色列人這老大哥要為他們出頭。


約書亞的艱難在於,誤與希未人立約已錯了,既然這是神下令要除滅的族群,就該讓他們自行應戰,自行承擔後果。若以色列還出兵,有了什麼傷亡是不是更加得不償失?就像亞干一人犯罪連累大家,現在怎麼還可以為了當滅的希未人出兵?


然而約書亞在考慮的是,當時和希未人立約是奉耶和華的名起誓(九19)。十誡第三誡:不可妄稱神的名,如果這時做領袖的推說之前我們以神的名立約全都不算,那以後約書亞該怎麼立足?他還能說自己是奉神的名被立為領袖嗎?其實又是他操弄神的名吧?


如果約書亞不出兵,就是將錯推到基遍身上;可是他選擇出兵,就得承認是自己的錯,可是神的名高過我個人榮辱。既然曾以神的名起誓,我們就必須出兵。後果無論如何,約書亞已經決定一肩扛起。


不知道您能不能體會到約書亞當下的掙扎?即使他已經在禱告中有神的保證(8節),可是其他以色列人可能滿滿的懷疑。


最後以色列是打了場大勝仗,而且一舉拿下五王的各個領地(40節)。如果一開始約書亞不能面對錯誤,也不敢繼續禱告尋求神的心意,也就沒有美好的勝利果實—榮耀歸於為以色列爭戰的耶和華!(42節)

【約書亞記】第九章

摩西在轉達神對迦南的戰爭指示裡面,申命記二十10-12:「你們攻打城池的時候,要先讓城裡的居民有機會投降。如果他們打開城門投降,就得作你們的奴隸,替你們服苦役。如果他們不投降,要抵抗,你們就可以圍困那城。」(現中)


如果回顧這段經文,似乎能夠了解約書亞和首領們為什麼當時相信這些自稱是遠方來投降的人,並且與他們立下不殺之約。實際上約書亞他們是有憑據行事的。


不過神的命令有其適用性。再回顧申七1-2:「上主—你們的上帝要領你們進入你們將佔領的土地;他要趕出好些民族。你們往前推進的時候,他要趕走七個比你們強大的民族,就是赫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上主—你們的上帝要把這些民族交給你們。你們要擊敗他們,徹底消滅他們,不可憐恤,或跟他們締結條約。」(現中)


看見了嗎?「希未人」不適用於和平條款,是需要被消滅殆盡的。


本章7節雖提到「以色列人對這些希未人說」,但實際上約書亞他們當時並不知情,作者可能是故意諷刺地加上去的。


既然有特例,在不盡然能分辨要或不要的時候,先求問神會是較有智慧的選擇。14節也告訴讀者這起事件的關鍵在他們「並沒有求問耶和華」(14節)。


在靈命操練中,尚不至於要做到無論大小事,都要求問神、神給了感動我們才能下決定;更重要的是能分辨什麼是求問神的正確時機。從本章故事來看,尤其是屬靈領袖要有這份警醒。


【約書亞記】第八章


有位神學家這樣評論艾城之戰:「很明顯,只要你願意和神一起面對問題,神總會給你一個新的起點。」(John Goldingay)


當上一場仗慘敗之後,約書亞和長老們在約櫃前撕衣、蒙灰、唱哀歌,神要約書亞:「起來!」為什麼呢?因為以色列犯了罪,這要先處理,不要什麼都歸咎給神!


罪惡除盡之後,那個熟悉的打氣聲又響起:「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你起來,……」(八1)這次的「起來」,彷彿是神用雙手托著約書亞顫抖的膝蓋,將他扶起,重新給他再戰沙場的力量。


聖經好多失敗、迷失的故事—彼得三次不認主、參孫被剪掉長髮、馬可在巴拿巴和保羅的宣教之旅中因畏懼而脫隊……不勝枚舉,更不用說多少跟隨基督的基督徒他們的故事?


神學家奧古斯丁悔改歸正前是犯淫亂的,晨曦會的劉民和牧師以前是吸毒犯……


事情就是會出錯,可是神並不打算把故事停在這裡。


「信靠神」是老話一句,但這是多少迷惘人心中,唯一的出路!可是他們還不知道、毫不在乎。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約書亞記】第七章

獨/太魯閣號出軌滿百日 罹難者家屬慟被遺忘:好像不曾發生


本章故事節奏明快,讓人很容易抓到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回到以色列人正要繞行耶利哥城七圈的那一天,約書亞已明令規定:「至於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當滅之物,恐怕你們取了那當滅的物就連累以色列的全營,使全營受咒詛。」(六18)


言猶在耳,耶利哥城倒塌之際,亞干看到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很重的金子銀子,起了貪心帶走了。


以色列是神所立的祭司國度,他們要向全地見證追求聖潔的民族是如何被神給祝福(註1)。以色列人並沒有特別好,所以可以得迦南地;而是迦南人太過罪惡,以色列是代替神執法的(參申九全章)(註2)。


結果亞干的表現證明自己果然與迦南人沒有兩樣—是不敬畏神的。此罪惡若不處理,會出現模仿效應。


看似一件小事嗎?卻導致以色列人在迦南的第一場實際參與的戰役大敗,且犧牲了36人。處死亞干的地方也被命名為「亞割谷」—就是連累的意思(26節)。


大城市裡人們看似疏離,但其實彼此的聯繫是很緊密的。例如年初令人觸目驚心的台鐵太魯閣號的嚴重車禍,就始於一部工程車在停工日停在不該停的斜坡、最重的車頭朝下方停。小小的疏忽,造成釀49死、超過200人受傷。


所以,群體中的每個「個人」做正確的決定是多麼重要的小事!願神賜給我們智慧!



註1:新約的教會也是如此。彼前二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註2:但這不能應用到現在處境。

【約書亞記】第六章

耶利哥城是個易守難攻的城池,既有2道城牆,1節「關得嚴密,無人出入」表示耶利哥王打算來場持久戰。神交給約書亞的攻城策略非常離奇,前六天可說是繞城散步一圈,所以這是神與耶利哥的戰爭,而不是以色列和耶利哥之戰。


這也可以從約書亞命令以色列人什麼當滅之物都不可取,金子、銀子和銅鐵的器皿全歸耶和華為聖。代表:以色列人一無所得,因為跟耶利哥作戰的是耶和華。


不該取的時候就不取,是相信只要信靠神,祂必有供應和回饋。


不過這麼一場奇特的戰爭在約書亞記僅發生過一次,其他的就是以色列親自作戰了。如果什麼都是富爸爸搞定,那以色列就不能有所成長。


然而,即使在往後的戰役以色列人有了犧牲,而且要學習團結,但這場耶利哥的勝仗總提醒著他們:神已將敵人都放在他們手中了。


【約書亞記】第五章


 三級警戒解封之後(或降為二級以後),你最想先做什麼?


這儼然成為熱門話題了。解封之後,意味著許多習以為常的生活步調也慢慢要回來,有些新的生活習慣可能面臨割捨。有些家長漸漸體會到在家工作的好處,免去上下班的通勤,又能就近看小孩。這省很多錢和時間。


那麼你想先做什麼來宣示已經解封了?來教會幫忙掃落葉?(哈哈)


我們常常會藉著「做點什麼」來紀錄人生有個大轉折、工作上的大突破,或是做了重大決定。當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在吉甲,一連串事件發生:在曠野出生的一代人受割禮、守逾越節、停止嗎哪。讓讀者知道—新的時代來臨了!


還有,像約書亞遇見耶和華軍隊的元帥被要求脫鞋這樣的事,都讓讀者回到《出埃及記》的許多場景。一方面回顧舊事,一方面成就新事,不變的是神所應許的「同在」。


為什麼那地方叫「吉甲」,代表的是「神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


還記得出埃及那代的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神生氣的告訴摩西,祂會守祂的承諾派天使帶以色列人進迦南,但祂自己不會去。摩西說,列國都等著看笑話,如果神不能帶百姓平安渡過曠野,那不僅是以色列的羞辱,神的名也會蒙羞。


如今,所有質疑聲浪都止息(五1,他們的心就消化,不再有膽氣)。神完成了應許;給舊事賦予了新意義。哈利路亞!


或許對教會而言,重拾眾聖徒在靈裡的歡聚、團契,只要再次一同敬拜神,就是最有意義的宣示了吧!


【約書亞記】第四章



#木柵活石教會每日靈修 

「拍個照做個記念吧!」在現在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實在是蠻簡單的事,拍了照很快就發在臉書,讓很多熟的、不熟的臉友都能看到你的記念。所以也產生了一種現象,就是曾經與你拍照留念的某(些)人感情變質了,你傷心之餘就是忙著刪臉書照片。

有些人避免在臉書PO記念照、文字,或許覺得「那是我的隱私」,可能也覺得「誰知道以後我們會怎樣?」吧?

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而抬約櫃的祭司還在河中的時候,約書亞下了二道命令。一是吩咐十二支派各派一人出來,從祭司站的地方取十二塊大石,立在他們晚上紮營處—就是吉甲。二是再找十二塊大石,放在祭司站的地方。

這是為什麼呢?要做永遠的記念,也要給後代子孫看到神行奇事的證據(6-7節;19-24節)。

時光荏苒,現在還去哪兒看這兩堆石記呢?只能透過聖經的故事,遙想當時的情景。即使如此,因為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藉著文字也足夠使我們相信:「要使地上萬民知道,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們永遠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24節)

記念照中的人事物可能會變質,不堪記憶;而約書亞作為記念的石頭雖已不見,所記念的神卻永存,也一直與我們同在。

有關神的故事,是最棒的故事!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約書亞記】第三章

來源:https://www.jianshu.com/p/68611624645d 

 

#木柵活石教會每日靈修

英文俚語有一句:「Getting your feet wet.」字面上看,就是「去把腳弄濕」,延伸出來的意思是「嘗試新事物」。


例如說:「我一直覺得自己很有藝術天份,對雕刻很有興趣。到現在退休啦,我才把腳弄濕,報名了一個大師課程。」


有些人覺得以色列人過約旦河是這個成語的背景故事,因為抬約櫃的祭司把腳踩在水裡的同時,約旦河上流的水才停。


為什麼這個動作時常被讀者關注到呢?當然過約旦河對以色列人來講,是他們從此離開曠野飄流的重大時刻;也好像過紅海一樣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記。不過15節看到,原來當時正值汛期,約旦河水流量最快、最大的時候。


以常識判斷,汛期要過約旦河是不可能的,水都已經漲過河岸了!


抬約櫃的祭司腳要踩進水裡,需要信心和順服,因為這是神的命令;更何況命令不只有踩腳進去,還要站在水裡(8節,可能是要等水停)。


以色列人的信心之旅從出埃及到現在,都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4節),也一再經歷神行奇事(5節)。這是信心之旅,也是驚奇之旅啊!有人覺得這就像跟隨基督(或者信仰生活),每個人的路程都是獨特的—


每個人有獨特的見證。


我當然無法保證每次你把腳弄濕,就會有美好的收穫。但是,你若不先把腳弄濕也不知道的不是嗎?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約書亞記】第二章

圖片來源:https://www.galaxie.com/article/bspade16-3-02
圖片來源:https://www.galaxie.com/article/bspade16-3-02 


#木柵活石教會每日靈修

本章故事有幾個常被提出的衝突點。一,關鍵人物妓女喇合,她是妓女,卻赫然位列在耶穌的家譜裡。二,喇合是個騙子。她騙官兵以色列人不在這裡,最後又被這二位以色列探子要求持續說謊(20節)。那,基督徒可以說謊嗎?


三,為什麼約書亞要派探子呢?為了探查進城攻打的路嗎?因為古代迦南地的大城有二層厚厚的城牆,城市被夾在城牆之間,國王被保護在最核心處,可見有多堅固(請看附圖)。既然如此,探路果然蠻重要,要不然耶利哥城恐怕打不下來。


問題是,這顯然不是神命令約書亞去做的,而且神後來攻破耶利哥城的方法,根本用不著探路,因為城牆直接全垮。約書亞的想法是什麼啊?


四,那二位探子為什麼要躲在妓女家裡?「躺臥」(1節)影射發生性關係嗎?(或企圖要發生。因8節顯示還來不及躺臥,風聲太緊,兩探子急忙要離開。)


若在此帶入基督教的倫理問題(基督徒能不能說謊、能不能召妓等等)不見得合宜,因為那像是我們這些現代人,硬是把自己的情境讀進經文。經文並沒有要引發倫理議題的企圖,至少約書亞記的作者也沒有做任何評論。


那麼,本章的故事提供了什麼信息呢?那個時代一名婦女作了妓女背後可能有極深的苦衷。或許喇合是個無依無靠的寡婦,卻要承擔父家的經濟支柱(13節可看出她的責任感),她只好做起性交易。換句話說,為了生存,喇合做出了最自己殘忍的決定;再從另一方面看,喇合對於「活下去」有強烈的意念和敏感度。


於是她甘冒謊言被揭穿的風險,選擇另一條同樣有風險但顯然能活下去的路—信靠耶和華,以色列人的神!(8-13節,喇合的自白)


(從喇合和兩探子的對話中,她應該認為神的百姓代表神,神的百姓答應的事,神也會答應。)


「緊抓住神的應許,因為祂會給我生命」,會不會才是我們應該在本章看見的呢?


對比讀者自己的靈命狀態,問問自己:「我緊抓住的是什麼呢?」


—而我緊抓住的人事物,能給我生命嗎?

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約書亞記】第一章


進入約書亞記之前,先為舊約聖經的「歷史書」做個簡介。近代對於聖經正典的看法,將《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歸類為歷史書。是在講什麼樣的歷史呢?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正式進入迦南地,然後到被驅逐出迦南的歷史。


為什麼神要將這段歷史留給我們呢?神期待我們發現什麼呢?這得好好思考。


有一說,是我們能從歷史書中,讀到歷史上的耶和華神是如何與祂的百姓互動—


那麼我們也就能知道,耶穌基督是如何與祂的教會互動。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五17)我們會在歷史書中看見始終在做事的神(很好動!很活潑!)。祂管教,祂祝福;祂透過許多先知發言,祂鼓勵約書亞要勇敢。


是的,我們在讀約書亞記第一章的時候,都看到神告訴約書亞多次:「你當剛強壯膽!」一9:「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有多少神的兒女因為這些經文而重新有力量,在失望中又站起來。


不過要提醒大家,聖經通常不是為個人服務的。你不能說:「啊!神賜給我這節經文,是說我可以勇敢做這個投資!」或者我可以換工作等等。


神鼓勵約書亞,沒錯,但那是為了帶領神的百姓進迦南。約書亞在神的應許中擔任領導人物,他被神呼召—其實可以說他受到「邀請」進入這個計畫中,因為神可獨立完成—那麼約書亞的追求就不再是他個人的功成名就。


不是個人的成就,那是什麼呢?是神的榮耀在全地彰顯(註1),也為著全地都因神的榮耀歡呼敬拜(註2)。


註1:耶書崙哪,沒有能比 神的。他為幫助你,乘在天空,顯其威榮,駕行穹蒼。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他在你前面攆出仇敵,說:毀滅吧。以色列安然居住;雅各的本源獨居五穀新酒之地。他的天也滴甘露。以色列啊,你是有福的!誰像你這蒙耶和華所拯救的百姓呢?他是你的盾牌,幫助你,是你威榮的刀劍。你的仇敵必投降你;你必踏在他們的高處。 (申三十三26-29)


註2: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呼;因他要伸他僕人流血的冤,報應他的敵人,潔淨他的地,救贖他的百姓。(申三十二43)

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傻勁




經文— 
耶36:17 他們問巴錄說:「請你告訴我們,你怎樣從他口中寫這一切話呢?」 
18 巴錄回答說:「他用口向我說這一切話,我就用筆墨寫在書上。」 

 各位執事平安。 

 這次開執事會前分享信息的任務是由我擔當。左思右想,我想分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不過我們先來看一個Good TV的影片:https://fb.watch/6mZk5rLIOg/  


為什麼請大家看這影片呢?待會再說。 


不瞞各位,在5/28全台三級警戒以前,我擬定了一些探訪計畫,或是有些年輕人要Line給他的計畫。沒想到進入三級警戒,當然啦,探訪就不能去;對啦,那些我想關心的人還是可以Line給他關心一下。 


可是三級警戒一延再延,我都已經和那些年輕人Line到沒什麼可以Line了,因為不能群集嘛,連請他們吃飯都不行。見個面總是比較有話題聊。 


沒想到疫情給我的影響也很大;就有一次傳道同工會吧,我說— 


 「唉,我真的很擔心結束了三級警戒以後,會不會年輕人就不來教會聚會了?」 

一個傳道人,在這種從來沒有過的情況下可以做什麼?我該怎麼持續忠心的進行我被呼召的那個—傳講福音、興旺福音的使命呢?我是真的焦慮啊。 


最近剛好也看了司布真的傳記,他牧會的年日裡,也遇到過倫敦發生大瘟疫,可是他的講台信息,仍然只講耶穌基督和十字架,不講任何空泛的安慰。


這讓我更深的反思:我是誰?我怎麼興旺福音? 


其實很簡單嘛!我是誰?我是活石的傳道。我該怎麼興旺福音?就是高舉基督嘛! 


還有別的嗎?想一想,好像沒有別的了。


我的意思是說,在非常的時期,我有心要做點什麼。該做什麼呢?很簡單,就是盡自己本份就好。該講道的時候認真預備,該幹什麼幹什麼。其他的,交給神。


聖經中有一個小人物,是先知耶利米的書記,巴錄。巴錄的任務是什麼呢?什麼是書記?就是把耶利米從神那裡領受的話語,一字不漏的抄寫下來。


那個時候猶大國仍然附屬在埃及之下,可是北方的巴比倫國太強了,埃及也擋不住了。猶大國人人自危,更謹守那些向耶和華宣告禁食的日子。他們希望以行動上的敬虔,交換耶和華神的憐憫。


先知耶利米一直以來都是傳講耶路撒冷啊你們有禍啦你們應當悔改,這類刺耳的信息,很早就被政府盯上。只要再看到耶利米出來傳這種禍音—不是福音喔,是禍音—就把他抓起來關到監牢。 


所以先知耶利米不能隨便露面。


他就交代書記巴錄說,請你把耶和華神的話記錄下來,然後代替我,在眾百姓到聖殿守節的時候,你就在聖殿門口念這個禍音!神說什麼你就唸什麼!


神說什麼?你們以為來獻祭、來守節我就會喜悅嗎?不會!你們要認罪!要悔改!要回轉歸向我,我就醫治你們!


這是什麼?這是禍音啊!結果巴錄也真的老老實實的照耶利米的話做了。


百姓當中有真的敬畏神的人,聽了巴錄的話就害怕。就問巴錄說,請看到耶三十六17:「請你告訴我們,你怎樣從他口中寫這一切話呢?」


他們是想知道這些話是不是從耶利米口中紀錄的。因為耶利米當時對政府來說是不受歡迎的人物,只要知道他在哪裡就要抓到。 所以,如果巴錄知道耶利米在哪裡,就要去請耶利米把自己藏好,免得有牢獄之災。


就在這麼緊張的時刻,巴錄說,18節:「他用口向我說這一切話,我就用筆墨寫在書上。」


這像是在講,喔,你們問我怎麼紀錄這些,啊就是耶利米一直講,我就拿一支筆把他們記下來嘛!就這麼簡單。


弟兄姊妹,我是要說,耶利米會不知道那種艱難的處境嗎?巴錄會不知道那種艱難的處境嗎? 他們知道。可是他們更知道,他們唯一能為神國度做的,就是盡自己的本分。我是誰,就該做什麼!


一開始請大家看的影片,就是在疫情期間盡自己本份的小人物。他們不像那些大商人,大慈善家,動輒就是幾億元要幫國家買疫苗;他們就是照著自己的身份,開車,按著基督的吩咐幫助有需要的人。


教會的執事要治理教會,幫助教會決定出興旺福音的決策—這是地方教會的本分。


興旺福音,這是很不簡單的工作,然後我們的每個執事無論在會議中說什麼、提出什麼,都要提醒自己這個「興旺福音」的本分。


我們不管是要提升教會,在疫情期間(或者不在疫情期間)要想教會成為這個社區、這個地方的祝福,其實也就是盡本分就夠了。


所以今天的分享是提醒執事們幫助教會盡本分這一點。各自發揮一己之力,不要偏離興旺福音這個本分就是了。

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新娘



      利未記二十二章31-33節是十九~二十二章的總結,以色列人需謹守遵行神的誡命,神再次重申了祂榮耀聖潔的名——「聖潔」是舊約的會眾及新約的教會共同的關注。我們也許會想到保羅說到:「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5-27)
      耶穌是教會的新郎,他將要娶的,是聖潔無瑕疵的新娘。他卻不是氣急敗壞,一昧的責備他的新娘居然不戴上聖潔的妝飾;他是捨已,將自己的寶血流出,將新娘洗得純淨無瑕。教會也當順服她的新郎—基督,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即按著神的道而行。

「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祂!
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
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
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
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示錄十九7-8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要追念上古的事

出埃及記整個大敘事是從禱告開始的(註1)。 

 「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嘆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出二23) 

上一個暴政統治的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的苦工卻沒有告一段落,而是由下一個法老延續此苛政;於是他們哀嘆。這個句子甚至沒有交代以色列人呼求的對象,他們只是向著一個超越的力量呼喊;然而,有一個神聽見了。

同樣是神—elohim(希伯來原文,複數,是超自然力量的通稱),對多神信仰的埃及人和住在那裡的以色列人來說,那可以是天上眾神明的其中之一或一些;可是依聖經整體的脈絡來說,elohim不是某位、某些神,而只是「那位」神。

「那位」神唯有祂是神,祂是那一代幾乎生在埃及的以色列社群所不認識的,然而,祂存在於這個社群遙遠的記憶中。從亙古直到永遠祂是神,祂始終在說話,這時祂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三6)祂說祂聽見以色列的哀聲,就記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出二24)。 

因為神眷顧、神記念、神關注,所以神拯救。這是以色列社群共同的記憶,當神呼召摩西回到埃及帶出以色列人,祂要摩西對他們說的,即是重述這個記憶:神怎麼拯救列祖,也照樣拯救他們。當「出埃及」也成了以色列的記憶,被擄前後的眾先知也嘗試重述此記憶,引導悖逆的南北國、眾百姓回轉歸向真神。

詩人藉著默想此記憶來向真神懇求或謳歌、智慧人引用此記憶勸告人們選擇生命而不要選擇滅亡。其實,他們心目中「出埃及」的記憶,引導他們仰望同一個彌賽亞—耶穌(耶和華是拯救)。

如今我們靠著耶穌的寶血,也一同寫進神宏大的救恩敘事之中,出埃及同樣也變成了我們的記憶。出埃及記,引導我們仰望那位將再來的耶穌,帶我們進入永恆的新耶路撒冷(註2)。

你們當想念這事,自己作大丈夫。悖逆的人哪,要心裡思想。你們要追念上古的事。因為我是神,並無別神;我是神,再沒有能比我的。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以賽亞書四十六8-10)

註1. 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en)著,尹妙珍譯,《讀舊約學禱告》(香港:天道,2011),頁10。
註2.由記憶引導未來的觀念。盧雲著,張詠菡譯,《記憶的治療者:盧雲談服事與禱告》(新北:校園,2018),頁79。